英國   美國   香港   日本   瑞士  
  • 客服熱線 852-5577 5113
  • 延长交易时间利好互联互通,降息周期仍未结束,政策斜率变得更为关键——中国脱水周报0814-0820

    摘要:

    1. 证监会研究延长交易时间、降低交易费用、放松两融等措施。投资者各类交易成本历史上均有过下调,尤其是股票印花税的调节作用较强,指数表现以上涨居多;两融业务松绑,有助于投资者提高资金杠杆;延长交易时间利好互联互通,但预计对成交量拉动程度有限。

    2. 后续货币政策会更加积极,降息周期仍未结束。二季度执行报告,预示着后续货币政策在政策趋向和工具操作上会更加积极。如果后续汇率贬值压力持续,政策也会进行纠偏调节。如果企业利润同比为负+出口社零增速低,四季度仍有降息可能。降准仍可期,下周一五年期LPR不排除进行20bp调降的可能。
    3. 政策斜率变得更为关键。中国7月经济数据增速普遍放缓且低于预期,带来资产价格修正,地产领域改变目前的弱势仍需实质性的政策,下一阶段看,经济整体仍处于实际和名义增长双底区域,政策是定价关键之一。

    一:证监会研究延长交易时间等措施

    2023年8月18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表示正在研究适当延长股市、债市交易时长,降低交易费用、放松融资融券规则等措施。

    股票印花税的调节作用较强(浙商证券)

    浙商证券指出,各类交易成本历史上均有过若干次下调,尤其是股票印花税的调节作用较强,从效果来看,指数表现以上涨居多;两融业务的相关松绑政策,有助于投资者提高资金杠杆;延长交易时间利好互联互通,但预计对成交量拉动程度有限。

    1. 投资者的交易成本包括印花税、股票过户费、证管费、交易经手费、券商佣金等,历史上均有过下调,尤其是印花税经历过多次下调,从效果来看,第二个交易日指数表现以上涨居多,2008年降低印花税的消息让上证综指大涨9%,活跃市场的效果显著。
    2. 2019年三箭齐发,两融规则大松绑,近几年来仍有两融相关政策持续推出,融资融券本质上一种使用杠杆的交易方式,两融业务的相关松绑政策,有助于投资者提高资金杠杆。
    3. 我国A股交易时间为每天4小时,低于国际市场,若延长A股交易时间,尤其是延迟下午时段结束时间,有望提高与港股股市交易时段的重叠度,增强互联互通。但是A股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仍有约60%,投资回报率未必稳定,预计延长交易时间对成交量增长的拉动程度有限。

    二:央行超预期降息并发布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8月15日,央行公开市场开展4010亿元1年期MLF和20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2.5%、1.8%,较上次分别为下降15bp和10bp。

    2023年8月17日,央行披露《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后续货币政策会更加积极(兴证宏观)

    兴证宏观指出,本次报告关于促进融资和信贷成本降低、必要时可新设结构性工具、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化债等方面的部署,都是货币政策积极发力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的增量部署,这也预示着后续货币政策相较前期在政策趋向和工具操作上会更加积极。

    1. 报告研判“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增多”,判断“下半年经济持续恢复有坚实基础”,但也新增关注到企业经营困难、生产外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等挑战,强调对经济恢复要有耐心和信心。
    2. 相较于上期报告强调“保持利率水平合理适度”,本期报告强调“促进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这与前期人民银行工作会议部署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行和近日的降息操作在政策趋向上保持一致。
    3. 关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除了强调已出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保持“稳定性”,本期报告还特别强调“必要时还可再创设新工具”,专栏3也专门介绍了结构性货币政策的情况。
    4. 报告延续7月政治局会议对地产领域的政策部署,强调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此前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已明确部署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行,后续通过LPR降息引导房贷利率下行可期
    5. 继7月政治局会议部署制定一揽子化债方案后,本次报告明确提出要“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这可能意味着在一揽子化债方案中,货币政策方面也会提供一定的支持。
    6. 本次报告传递稳定汇率信号,专栏4特别强调“人民币汇率不会单边走贬”,在下一阶段政策思路部分突出强调“必要时对市场顺周期、单边行为进行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这也预示着如果后续汇率贬值压力持续,政策也会进行纠偏调节。 图片

    四季度仍有降息可能(华创宏观)

    华创宏观指出,降息之后,短期汇率有压力,经济修复与否需要观察后续M1同比能否企稳回升,如果企业利润同比为负+出口社零增速低,四季度仍有降息可能。降准仍可期,下周一五年期LPR不排除进行20bp调降的可能。

    1. 6月26日以来,我们捕捉到央行持续通过政策工具来努力引导汇率稳定,在此情景下依然选择降息,短期明确指向汇率弹性放开,我们提示未来一段时间汇率或存在压力,USDCNY 7.5左右是短期波动观察位。 图片
    2. 历史规律来看,降息过后,只有M1同比明显见底修复,经济才有望开启修复周期。7月M1同比连续3月下行。初步预计三季度M1同比大概率震荡,对应降息过后经济难言开启上行周期。 图片
    3. 完成经济增长目标仍有压力,如果后续7月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不能如期转正,叠加8月出口社零仍处于低位的话,那么不排除央行四季度再度降息的可能。
    4. 2017年以来,汇率贬值期间,A股通常会面临指数压制,提示提防汇率对A股带来的冲击;但政治局相关政策预期仍有进一步落地的空间,市场在两股反向力量之下大概率会呈现强博弈和结构性特征。 图片
    5. 本次意外降息或意味着宽松空间持续打开,同时也对应债市反转的担忧有所降低。长期看,当下信用扩张仍以政府加杠杆为主,政府加杠杆的背景下,利率长期仍是易下难上。 图片
    6. 考虑到近期房地产政策的转向,不排除对与房地产销售高度相关的五年期LPR调降20bp的可能,商业银行净息差的问题或后续通过降准等其他方式予以改善,三季度降准仍有期待。 图片

    三:中国7月经济数据增速普遍放缓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等一系列经济数据。主要经济指标普遍低于市场预期,且较上月有所放缓,显示国内经济修复动能仍然偏弱。

    政策斜率变得更为关键(广发宏观郭磊)

    广发宏观郭磊指出,7月数据偏弱带来资产价格修正,地产领域改变目前的弱势仍需实质性的政策,下一阶段看,经济整体仍处于实际和名义增长双底区域,政策是定价关键之一。

    1. 2023年7月六大口径数据中,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出口同比均低于前值。地产销售低位徘徊,数据趋弱可能和几个具体线索有关:
      • 地产销售是6月起增速明显回落的,连续两个月双位数负增长,叠加个案信用风险引发的预期观望,对经济的传递效应有所加大。
      • 从工业产销率来看,企业适度压低生产节奏消化库存。以汽车为例,汽车产量6月有明显加速,7月有明显减速,基于其产业链条较长,对相关行业有一定影响。 图片
      • 前期连续偏高的基建投资有一定减速;台风、洪涝等自然天气因素对居民生活半径、工业建筑业开工等有一定扰动。
    2. 7月工业环比季调为0.01%,年内仅高于4月的-0.23%。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弱势明显,同比只有0.7%。
      • 计算机通信电子、通用设备、非金属矿等行业增加值明显偏低,三者分别对应消费电子、制造业投资、建筑业投资等领域的需求低位。医药行业增加值延续在年内负增长区间。
      • 相对偏高的是黑色冶炼、有色冶炼、化工等传统原材料类行业,可能和大宗价格在5月底以来的反弹有关。
    3. 7月消费环比季调为-0.06%,处于年内最低点。
      • 相对偏高的是餐饮,应和暑期旅游的带动有关;汽车和手机增速不高,但两年复合增速变化不大;偏低的是化妆品、金银珠宝、办公用品、家电、建筑装潢。
      • 前三类是需求弹性较高的可选消费,收缩弹性较大;后两类主要受地产销售低位的影响。值得警惕的是日用品增速连续两个月较低,有可能对应着居民部门预期偏弱,有一些减少短期支出来降低负债的特征。 图片
    4. 固定资产投资单月同比1.2%,低于前值,制造业、地产、基建有不同程度减速。大口径基建投资同比明显低于前值,除了天气等扰动,可能和专项债落地的节奏,以及年中这一时段等待下半年政策线索进一步明确有关。 图片
    5. 考虑到基数因素,地产系指标整体变化不大,改变目前的弱势仍需实质性的政策,一是稳定信用环境;二是稳定终端需求。
    6. 7月数据偏弱带来资产价格修正,经济整体仍处于实际和名义增长双底区域。政治局会议“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尚未有对应,8月15日的超预期非对称降息似乎是政策加码的信号,后续地产政策的落地亦值得期待。对于下阶段来说,政策是定价关键之一。 图片

    研报来源:

    1. 浙商证券,活跃资本市场的潜在举措?
    2. 兴证宏观段超,货币政策还会有哪些积极部署——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3.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降息是一种明确的“选择”——8月15日央行降息点评
    4. 广发宏观郭磊,如何看7月经济数据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